猛地意识到今天就已经是3月7日了,而我买的是明天的火车票,对于我来说意味着毫无防备并且来不及拾掇就要滚回学校了。呜呼,时间过的真TM快,将近俩月的大学最后一个大长假就这么一睁眼一闭眼就嗝屁(方言)了,虽然到家没过一半时间就已经呆够了想回去,但此时此刻即将出发却也难免有恋家情节……

明天就要出发了,晚上简单收拾了下行李后就被母亲大人催促着早点睡觉,而对于一个习惯了熬夜的夜猫子来说很早睡觉真的不习惯,相信你懂得。于是打开笔记本,想看点东西却也没有了心思,干脆写点有感而发的东西也不错哦,算是这个寒假小结吧,说干就干,于是就有了下文 :)

先说点高兴的事儿吧,就是年前把驾驶证考下来了,拖拖拉拉了将近两年,终于给搞定了,心里甚是高兴。记得寒假我是1月19号到的家,然后我爹就告诉我23号就要考科目三,听到我瞬间就石化了,心想时间赶得这么紧啊都来不及缓几天,然后就连续几天都在练车,由于时间短又仓促,考试当天都心虚,还好最终在极度紧张中顺利考过了科目三。后来又等了将近半个月把科目四拿下了,考完科目四下午就直接拿到驾驶证了,了却了心中一桩心事,哈哈。

再说点不高兴的事儿吧,想想就虐心,如果你看到这了,应该可以想到是什么了。当然就是英语六级啊,挂掉了,呜呜~~~,可恶的不是挂掉而是就差那么一点点分。所以下学期的目标计划之一就是拿下英语六级,嗯,就这样!

按说,刚开始我应该先说的是学习方面、学了哪些技术、完成了多少计划等等一些东西,后来想想,还是觉得没必要,就像韩寒说的:“我们可以不上学,但是不可以不学习”,似乎没什么关系啊,哈哈。我现在倒觉得学习是留给自己的,没必要炫耀给别人,更不想被别人说成是呆子,所以学习方面(略),只是完成计划的50%而已……

因为,寒假回来前刚入手了kindle,整个寒假都在体验,个人觉得很赞,这里不再赘余kindle方面。我想说的是在寒假期间,我差不多每天抽出一个小时左右来阅读(睡觉前一小时),虽不至于每晚都能够坚持,但也差不多了,所以整个寒假算下来差不多读了有四本书,而且每本读完后都觉得很赞。下面说下感受吧:

1、此生未完成(于娟)

本书记录的是32岁的复旦女博士于娟当时作为母亲、女儿和妻子在被诊断为乳腺癌后的一年半岁月里的生命日记,在日记中反思生活细节,并发出“买车买房买不来健康”的感叹,引起网友关注和众多媒体热议。对其中一句”我们要用多大的代价,才能认清活着的意义”很是难忘,推荐大家有时间的话去看看,不是很厚的一本书,看完估计对生命会有不一样的看法和概念。看完后,认识到癌症是多么的可怕,我们都应该关注健康,不要等到身体出现问题了才去关注,要活在当下。

2、看见(柴静)

《看见》是知名记者和主持人柴静讲述央视十年历程的自传性作品,既是柴静个人的成长告白书,某种程度上亦可视作中国社会十年变迁的备忘录。柴静的《看见》中大量的新闻报道给人看见未曾看见的现实,文字朴实但厚重,却也少不了很多的经典语录,的确是本好书。

很喜欢的一句语录:

不要因为走得太远,忘了我们为什么出发。如果哀痛中,我们不再出发,那你的离去还有什么意义? —《看见》

3、疯狂的程序员(绝影)

这本书是从朋友那里所知道的,而且豆瓣评分很高,于是就看了,感觉不错,如果你是搞挨踢的,相信你会看到自己的影子,真的。

书中描写了绝影等程序员的成长之路,分为大学、工作、创业三部分。作者笔下以绝影、BOSS liu、Bug Yang等为代表的程序员是大多程序员成长的真实写照,很多网友看过小说之后都说“这些事好像就是我身上发生的事情,但是我写不出来,绝影写出来了”,个人感觉的确是这样的,你可以看一看。

个人很喜欢的一句语录:

要么做第一个,要么做最好的一个。

4、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(高铭 )完成50%

从第一个访谈开始,用了两天的时间发疯版的读完,怎么说呢?意犹未尽。面对这些所谓的精神病患者,他们的思维逻辑严密到一环扣一环,从哲学到宗教、从传统物理学到量子力学,他们的关注与思辨令捧着书的正常人汗颜。我不停的在问自己,究竟是他们有病还只是因为我们想得太少、太过肤浅?究竟什么才算是正常人?就是群体的认可?那究竟什么才算是精神病患者?只是被多数人定义了的一小部分?(来自一个网友的评论)

记一段,在我看来印象最深刻或者说最恐惧的一部分:

那天晚上我失眠了,各种各样乱七八糟的思绪混在一起,理不清头绪。我懂了他说的,但是我不知道怎么做。第二天我很想再次跟他聊聊,突然间我觉得这很可怕。因为我昨儿晚上睡觉前一直在设计把DV固定在衣服的什么位置上。

我想起N个精神病医师告诉我的:千万千万千万被太在意精神病人说的话,别深想他们告诉你的世界观,否侧你迟早会疯的。

小结

寒假匆匆而来,却又急忙而去,留下多少,只有心知道。而我也愿意翻山越岭看风景。

(end)